记者 李丹琦 见习记者 孙鹏飞 李玉洋 钱奕昀
上周在上海举行的第二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,再度让人们见识到当前AI领域超高人气和美好前景。而且,和一年前相比,人们对AI的热情,更多转换为成熟理解和具体应用,AI的可用性也变得更好,AI赋能传统行业有了更好的注解。
但是,AI发展仍面临着诸多挑战,从AI技术自身来说,仍需要越过难关才能取得更好发展,尤其是在AI芯片领域,如何打通通用化之路,成为必须要解决的问题。而在更广的范围,人们担忧的是越来越聪明的AI与人类如何相处,如何让AI造福人类而不是伤害人类,AI治理的课题不仅需要产业界,更需要全社会参与,一起去解决。还有信息泄露的问题,在AI时代因为海量数据的产生,泄露风险无疑在加大,如何更好保护个人隐私,也成为不得不解决的问题。
任何新兴领域,机遇和挑战并存,AI也是如此,化解挑战,抓住机遇,AI将会取得更大发展。
为了“科技向善” AI治理紧迫性越来越高
最近发生的ZAO换脸风波、课堂视频监控风波,再一次引发人们对AI产业高速发展,带来的隐私泄露、挑战社会伦理等一系列问题的担忧。技术是把双刃剑,如何使AI造福人类而不是伤害人类,正引起各国政府、学界、企业的思考。在上周举行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,这也成为各方人士讨论的焦点:AI如何健康发展?全球AI治理与法治的机遇和挑战在哪里?
面临多重挑战
可以肯定的是,AI治理已迫在眉睫,需要关注的是治理哪些方面的问题。
外交部原副部长、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傅莹指出AI治理面临的多重挑战。
首先是立法的新思维。传统法律以社会基本共识为基础,往往滞后于社会实践。但是AI治理的需求与技术的应用几乎同步出现。还有,传统立法者关注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。但在人机共存,甚至人机冲突的情况下,如何面对和处置人类与机器的矛盾?“机器代替人”做决策的情况已经不是想象中的事,波音737-MAX 8的空难就是一个重要的警示。
其次是就业模式的快速冲击。清华大学《中国青年视角下的人工智能技术(AI)风险和治理》调查项目中,超过50%青年人表达的头等关切是失业风险。如何才能让人才结构的调整跑赢技术的更新迭代和产业结构的跃升?
还有伦理规范的新问题。如国际上讨论较多的人群歧视和对个人隐私的尊重和保护等问题。值得注意的是,在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民法典人格权编草案稿中,针对收集、处理自然人个人信息有了明确规定,要求必须“征得该自然人或者其监护人同意”等,而且把个人生物识别信息也纳入保护的范围。
之所以AI治理面临如此多挑战,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所长石谦表示,最大的原因是“用”走在了“治”之前。在许多AI问题上,法律尚未完善,大部分情况依靠企业的道德约束。AI治理,一方面需要完善法律建设,一方面在“用”的时候,需要把“底线”守住。
联合国世界新丝路论坛数字经济研究院院长王春晖表示,AI的治理应当体现三大原则:应当体现对人权的保护;优先考虑AI对法律、社会伦理、个人隐私冲击的部分;通过立法和强制性标准的制定和实施,削弱AI对人类风险和负面的影响。
关于AI立法,王春晖表示应重点关注数据安全与算法安全。当前,AI算法具有典型的“黑箱”特点,应当引起法律人高度警惕和深入研究,应当以伦理学和法学融合的角度深入审视和研究AI算法。
关键是各方协同
尽管面临诸多挑战,但AI治理已引起各方行动。傅莹说,一方面要加快对立规和立法的研究,另一方面也要依靠科学界和企业界采取负责任的态度和行为。
“截至2019年8月,全球已至少发布了53个AI原则,中国发布了10个AI原则,包括《中国青年科学家2019人工智能创新治理上海宣言》。”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专业委员会、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曾毅介绍,自2016年第一个AI原则发布以来,这些原则来自全球不同机构,覆盖不同主题,具有很强的互补性。
今年5月,上海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揭牌,明确了建立健全政策法规、伦理规范和治理体系的任务。同月,《人工智能北京共识》发布,发布了15条AI研发、使用和治理规范。6月,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专业委员会发布《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原则》,强调要“发展负责任的人工智能”,提出和谐友好、公平公正、包容共享、尊重隐私、安全可控、共担责任、开放协作、敏捷治理8条原则。
AI治理同样离不开企业的社会责任与自治探索。
本文网址:http://www.afeijie.com/gulouqu/2645.html ,喜欢请注明来源河南开封新闻网。
郑重声明: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,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,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,多谢。